【讀書心得】富爸爸窮爸爸-與其為錢工作,不如讓錢為我們工作
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已經超過20年的投資理財書,作者的理財觀念來自於兩位爸爸,一位是親生父親在教育界的窮爸爸,另一位則是朋友的父親富爸爸。兩位爸爸對於金錢觀有很大的差異,窮爸爸覺得應該好好讀書,最後進去大公司穩定賺錢;而富爸爸則是覺得賺到的錢要馬上投資,要讓錢生錢,而不是安於薪水而已。
台灣教育其實就是窮爸爸的典型思維,總是推薦小孩子去做一些穩定的工作,例如公職、工程師、醫師等等,卻都不教他們正確的理財觀念。大部分人只知道工作、賺錢,最終只是一直繳稅幫政府增加收入。
想要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就必須知道資產(asset)和負債(liability)的差別。窮人之所以為窮,就是他抱著一堆自己為是資產的負債,例如車貸、卡債等等。而富人之所以為富,是因為有錢之後會馬上投資股票、債券等等。
窮人階級拿到錢馬上就買東西買掉;中產階級會有自以為是的負債;而富人階級則是透過資產不斷累積收入。何謂賭博?當你做好萬全準備而下的決定不是賭博,賭博是指那些沉浸在美好幻想的人。有些人可以把這支股票變成資產,有些人卻只是把它變成單純的支出,跟丟進水溝一樣。當然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但失敗也是成功的過程。當你拒絕失敗時同時也代表著拒絕成功。
作者建議年輕人找工作應該以學到東西為主,而不是第一份工作就以高薪為主。其實我是蠻同意的,如果要高薪其實進台積就好,但同時也知道台積的設備、廠務學到的東西有限。因此最終還是決定走工程師,雖然一開始薪水不高,但邊做邊學總會有變好的一天。
生活就像是去健身房,最困難的就是決定行動的那個瞬間,只要撐過去最後都會變簡單。
五個不能增加資產的原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