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政策

搜尋此網誌

技術提供:Blogger.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目前從事軟體相關行業,喜歡閱讀、健身、喝調酒。習慣把遇到的問題記下來,每天做一些整理方便自己以後查。 Python、Rust、Kotlin等程式語言皆為自學,目前比較著重在Rust語言,歡迎一起討論。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讀後心得】Million Dollar Weekend - 從0到100萬的創業之路


Million Dollar Weekend

許多人都嘗試創業,為何只有一部分人成功?除了運氣我們還缺了什麼?

如何成功

書中一開始就在介紹如何成功,第一步,去做。沒錯,做就對了,沒有起頭哪來的結果。不論想要成功什麼事情,都要先行動。當你開始猶豫的時候,先有個開始,先嘗試去做。而當我們開始之後,必須要學著獲得使用者回饋。必須知道使用者明確的想法,不然很多事情都只是自己覺得很好,其實使用者覺得跟屎一樣。

別怕被拒絕

而如果想成功,就不要怕被拒絕。我覺得作者提出的做法很有趣,他希望讀者去咖啡店直接問可不可以給九折。說實在我覺得這種行為超級奧客,特別如果是去連鎖咖啡店更奧客。但這確實也是這個社會的規則,有說才有機會。當你不說就永遠不會有,當你臉皮夠厚提出要求那就有機會。

使用者

使用者一點都不在乎你的想法,他只在乎它的使用結果。因此有些人總喜歡說自己的東西做得如何如何好,但如果使用者不買單一點屁用都沒有。你必須創造符合你價格的價值,而作者有提供幾個選項判斷是否這是一個合格的商品

1. 嘗試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也許也是別人的問題

2. 去看看熱賣的商品,例如iPad, iPhone,如果你的目標客群是他們,至少人很多機會大

3. 選擇販賣的平台(地點),Facebook, Amazon等等,去看消費者習慣在哪邊花錢

4. 多使用搜尋引擎,看其他人有沒有什麼問題是值得解決的


失敗

作者提到不要害怕失敗,如果失敗,重複一百次,遲早會成功的。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個經驗,會潛移默化改變我們想法,使我們下一次嘗試更容易成功。但每一次失敗都要去思考為甚麼失敗,並且下一次要做出改變,而不是不變的一直嘗試同樣的東西

講是這樣講啦,但我自己覺得誰有辦法失敗一百次,而且很多人創業都是孤注一擲,不是住豪宅就是住公園。我是覺得很多話都是成功的人才有辦法講,畢竟沒人會聽失敗的人的話。



推薦指數:

★★☆☆☆

  一開始是覺得標題和摘要覺得很有趣,我以為在講有錢人怎麼過生活的,而且大特價才入手。但整本書看完,說實在這本書對非創業的人幫助不大。而且書中一直推薦他的網站,建議大家去她的網站下載東西之類的。說實在看到有點煩躁,每隔三四頁就要宣傳一下自己的網站做得多成功,自己的企業做得多好。我不確定看完整本書會對創業的人有甚麼新的見解,但我知道如果你照個它的步驟每個網站都點進去,他網站點閱率會變很高,變有錢人的是他。

  不過雖然對於不打算創業的我興趣不大,但其中有很多態度我覺得也可以用在生活上。台灣人對於生活總是過於安逸,很多時候不敢衝一下。我本身是軟體工程師,在改程式上總是趨向保守,總是害怕改了程式就不會跑。雖然大部分的時候只要他會動,基本上都不要改。但有些時候只是前期的程式就不敢更改,應該找整個部門的人一起討論,是否需要將整個效能提升。亦或是自己可以先改一部分試試看,並且用單元測試確定沒問題。相較於每次打開VS Code就在一直思考,不如先衝一波試試看結果。


"Your life is shaped by your willingness to face your fears. Remember, just keep going no matter what"

【生活】腮腺瘤CT和切片紀錄


腮腺瘤

也就是耳下的一顆小腫瘤

圖片來源: 長庚紀念醫院

我的情況沒這麼嚴重,兩年前大約是1-2公分左右,而現在(2024)則是長到3-4公分


  兩年前曾經去中興醫院耳鼻喉科看過腮腺瘤,那時候看了兩三次,照過內視鏡看起來是沒有奇怪的東西。一開始是吃一些抗生素,不過並沒有明顯的改善,也沒有明顯的惡化。醫生那時是說再觀察,如果有任何不舒服或惡化再回診處理。後來拖著拖著就兩年了,這兩年也沒有明顯的不舒服。但有天家人看到我的瘤發現明顯變大,變成3-4公分。上網查了一下文章怕繼續變大決定回去檢查。

腫瘤科

  這次回去檢查掛的是中興醫院腫瘤科,想說這個科聽起來很屌感覺是專門再看腫瘤的。不過一進去醫生就說這邊基本上不看我這種病患,他看的都是已經癌症很嚴重,大概都是在保守治療的那些人了。但還是有幫我看,是一位中西醫都有拿到資格的醫生,一開始有提到我這個年紀還有看這個腫瘤的感覺,不像是惡性的,一樣先讓我吃吃看抗生素。不過吃了一兩週後還是沒有改善,醫生提到可以嘗試用中藥消腫瘤,雖然本身對中藥極度抗拒而且完全不信任,中藥粉還要自費,特別貴要810元,但基於相信醫生專業還是嘗試中藥。中藥真的有夠難吃,又超級大包,第一天吃中藥就吐出來。

  後來過了兩三週完全沒改善,因為每天都有紀錄的關係,還發現不知道為甚麼腫瘤越來越大顆。醫生是一直說我不能吃辣喝酒不能熬夜之類的,我自己是覺得我這幾週過得還算健康,不過腫瘤還是越來越大的趨勢。原本醫生還是叫我繼續吃中藥,我有問她這個要吃多久,他說大概幾個月到幾年。靠北我假都快沒了還要一直看中醫,在沒有明顯療效的情況下就要求轉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

  這次看耳鼻喉科是一位代班醫生,蠻年輕的。醫生雖然年輕但蠻健談的,可能沒有下個病患的關係跟他談蠻久的,也有幫我再次做內視鏡檢查一下。依照這位年輕醫生的看法是建議直接開刀取出,畢竟這種東西雖然高機率是良性,但難保以後不會變惡性,而且年輕的時候開也會比較容易康復。開刀前還是需要做一些檢查,雖然轉診單中醫要求要切片,但醫生希望我做完電腦斷層再來切片。因此是先預約下週電腦斷層以及兩週後切片。

電腦斷層

  做電腦斷層需要空腹不能喝水,因此預約時間能越早越好。當天提早十分鐘先去報到,因為我只要掃頭部他說不用換衣服。因為顯影劑是用靜脈注射的關係,報到後要先打針。打針後過一陣子就躺在機台上,護理師提到說眼睛不要張開,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我全程沒張開眼睛所以很多東西我也不確定是怎樣,只能用感覺解釋。一開始是身體有再被移動的感覺,我猜測應該是推進機台。一陣子後護理師開門注射顯影劑,有提到顯影劑注射後如果有不舒服要第一時間舉手,另外會熱熱的是正常的。基本上注射後我沒感覺特別不舒服,但會有全身上下慢慢往心臟方向越來越熱的感覺,挺有趣的,有一種火影凱皇開死門的那種感覺,全身熱源往心臟移動。注射完後又是身體有再移動的感覺。

        整個電腦斷層過程不到十分鐘,很快就結束了。結束後在外面等一陣子看看有沒有不舒服,並且這個時候可以開始喝水。大約再等十分鐘就拆針可以離開,有提醒今天要喝2000-3000的水把顯影劑排掉。

切片

  切片我是跑去和平醫院做,和平醫院一直小抱怨說為甚麼中興患者會來這裡做,沒辦法,這裡最快,就預約這裡。

  先去二樓報到後就等待叫號,基本上前面幾個人大約都十分鐘以內就結束了。進去後躺在一張病床上,醫生先用超音波找腫瘤的位置,找到後他們一群人在討論要切片還是穿刺,雖然耳鼻喉醫生開切片但他們覺得這種可能穿刺就夠了。因為不確定所以找了主任來看片,主任一開始也說這個應該穿刺就可以,害我很開心至少穿刺會比較不痛。但主任來準備動手時二次檢查,發現這個位置應該要切片不能穿刺,只好再重新簽一次同意書。

  切片其實就是把一塊組織切下來,拿去實驗室檢查是好是壞,但因為會用到比較粗的針,因此會需要打麻醉。這個麻醉針超級超級痛,大概會痛十秒,之後就一直麻麻的沒感覺。接下來醫生就開始切片,當切片針刺進來的時候我馬上感覺到流很多血,都流到我的後腦,雖然不會痛但就是溫溫的。切組織的時候會一直聽到ㄆㄧㄚ的聲音,大概聽到四次五次六次?反正很多次也記不太清楚。切完後醫生說我這個瘤裡面都是液體,順便幫我把這些液體給抽出來。主要是拿一根10毫升的細針吸,醫生有把抽出來液體給我看,黃黃的比尿還黃。

  整個過程大概30分鐘,別人都只花十分鐘,花特別多時間很不好意思,走出去的時候一直被瞪的感覺。出去後要一直壓著傷口,原本是壓十分鐘看有沒有血液繼續滲出,但很不巧一直到30分左右我傷口才沒有血滲出。護理師有說這個會瘀青並且會腫腫的,回去要冰敷,然後這幾天不太能運動。晚上麻藥退之後就會開始感覺到痛,但大致上可以忍受。兩天後嘗試去健身,握推的時候可能臉部代償有出力,感覺超痛,推一下就不推了。再隔天基本上就可以正常健身了,但臉上還是會痛痛的。

回診

  之後過四天回診,醫生看報告大概是良性混合瘤,但醫生有提到這個瘤動刀很容易動到顏面神經,風險不低。醫生感覺比較像是如果目前沒事,那就不要動刀,因為有動到顏面神經問題,而且整個傷口大約會是五公分,對年輕人的臉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醜。不過目前我還在思考要不要動刀,總覺得要在年輕時候動刀,但這位醫生可能不是專業開這個刀的,有考慮是不是換一位醫生,畢竟這種動顏面神經的還是會怕。


如果之後有更新消息再繼續記錄!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讀後心得】持續買進-買就對了


  持續買進(Just keep buying),在2023 2024年是理財投資排行榜常客,每次打開誠品或博客來想要找書來看的時候都會看到這本。但其實本身我對於理財是毫無觀念的,只知道看到低點可以買,看到高點可以賣,然後就被套成智障永遠賣不出去,打開股票損益越看越難過。每次操作股票不是All In就是All Out,然後變成小丑🤡。


為甚麼要投資

1. 為了未來退休生活

2. 為了抵抗通膨

3. 將人力資本轉成經濟資本


有更多錢錢的方法

  人總是會希望自己口袋有更多的錢,俗話說的好,開源節流。去增加自己賺錢的機會,並且減少自己的開支。但這本書有提到,減少開支是變成有錢人最大的騙局。減少開支再怎麼減,還是會有基本的生活費,當已經到底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繼續減少。有人說每天省個一兩個星巴克,可以增加生活費,那純粹是因為你的收入不足以讓你喝星巴克。與其節流不如開源,多賺一點錢買星巴克也不會心痛。

  常見的多賺錢有幾個方法

1. 賣時間

2. 賣專業

3. 教其他人

4. 賣產品

5. 升職

  常見可以投資的東西則是

1. 股票: 股票可能不適合膽小的人,因為股票浮動很大,可能會跌好幾年,但時間是我們的朋友,長期來看是賺的。

2. 債券: 基本上只推薦美國債券,雖然收益不高但很穩定。有些債券收益高但風險也高,債券應該是股票大跌時要漲才對,是一個讓自己不虧那麼多的投資方法。

3. 不動產: 台灣人最喜歡炒不動產了,回報高看起來也不會跌。但壞處是第一間不動產通常是要借錢,如果此時發生金融危機,像是COIVID大家沒出門沒租房子,就必須獨自償還。

4. 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簡單來說就是讓資金較少的投資人也有參與買賣不動產的機會,通常也是跟股市浮動。 

5. 農地: 其實農地收益也不錯,而且跟股市不會有關係,並且可以對抗通膨。但缺點是很難緊急變現,而且門檻比較高一點。

6. 創業: 可以開始一個小的事業,如果成功賺到的金額無法想像。但通常只有11%的人成功。

7. 版稅: 有時候可以賺不少,跟市場經濟沒關係,但不可控因素很多,流行說改就改,很容易沒錢賺。

8. 販賣物品: 透過自己做物品賺錢,好處是自由度高,但壞處就是不保證賺錢。

雖然作者說不建議黃金和藝術品,理由是不好脫手。當有需要錢的時候不好直接轉換成現金,流動性過低。但我覺得在台灣黃金應該還好,藝術品就真的還難脫手了。

  而當我們在思考這項東西是不是需要購買,可以使用兩個法則

兩倍法則: 當我用這個錢買這項東西時,要同時去思考如果我拿去投資可以帶給我多大的利益。

滿足法則: 可以考慮這項東西是不是可以讓自己有長期滿足,或是可以讓自己賺錢表現更好。如果他只能有短期的滿足,那似乎可以考慮把錢用在更好的地方。

例如,我如果把這項錢拿去學習一門外語,是不是可以大幅度增加我的工作機會?如果我拿這份錢去買遊戲點數,那又可以帶給我多少快樂?但就算賺錢省錢很重要,有些東西仍然需要讓自己心情愉悅。就像遊戲點數,適當的儲值可以讓我開心並增加賺錢動力,但如果過量仍然不好。


股票

  其實股票賺錢的方法很簡單,「買低賣高」,聽起來像是幹話的一句話卻是整個賺錢最主要的觀念。那甚麼叫做「低」而什麼叫做「高」?這就要講到這本書的宗旨了,我們講求長期持有,也就是Keep Buying。當你有閒錢的時候不要覺得可以覺得更低點,直接買就對了。我們這種平凡人不可能知道最低點是什麼時候,總是想著要在股市大崩盤的時候才進場,但股市大崩盤又覺得還會更低不敢進場,最後都成功回穩了還是沒買。與其這樣浪費股利,不如直接進場持續購買。但還是有個方法判斷是一定要買的,如果股市跌了50%,此時進場收益平均會落在25%,而如果股市跌30%則是有0-5%的收益。不過這也只是大致上的平均值,實際上還是不一定。

  而「高」點是什麼,歷史會告訴你,沒有永遠的最高點。股票會隨著時間一直往上,你認為是高點的時候絕對不是從今之後最高點,而你認為的低點在整個歷史中也只是相對低點而已。因此不論發生甚麼事,買就對了,當手上有閒錢就直接投資,時間會告訴你最終都是賺錢的。但有幾個例外情況可以考慮賣股票,1.重新平衡投資策略,股債比要控制好,在大範圍回徹的時候可以降低風險。2.需要支出大現金,例如要買房,這時可以考慮。另外要賣股票的時候也不要全賣,留一點點,當他大漲的時候不會那麼難過,反之大跌也會覺得還好有賣掉。

  另外作者不建議投資個股,不如全部買ETF,個股的存活率只有4%,與其賭可以買到這4%的公司,不如求穩買ETF。


而書中有三個小章節,雖然跟股票、投資等等關係不大,但我覺得蠻有趣的

信用卡

  其實我的觀念一直是能不欠錢就不欠錢,實在是很討厭每個月的薪水要被負債挖走一點那種感覺。但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想法,並不是所有信用卡債都是不好的,有時候可以運用卡債賺更多錢。這聽起來非常不合哩,如果手頭上的流動資金夠,應該就全額購買而不是使用卡債。但作者有提到,不應該讓自己手上的資金變動太快。例如說不該把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全部拿去買手機,而是在確保自己有穩定收入且可以還清債務的情況下,使用信用卡而不是全款買,這是一種Bet hedging(指的是用分散投資或採取相對保守策略來減少風險)的行為。手上一定要有流動資金,以確保緊急情況發生,剩餘多的錢則是可以投資。


租房買房

  租房子買房子各有好處,買房子可以穩定下來,租房子則是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資。根據統計,拿買房子的錢去投資賺到的錢遠大於房子價值,當然中間的金融危機必須撐下去。那什麼時候該決定買房子什麼時候要租房子?如果確定會在這個地方長居十年以上,並且有穩定工作,那就建議買房子。並且要考慮負債比,一個月負債佔收入大約43%並且頭期款佔存款20%,才會比較有餘裕。


退休

  應該存多少才能退休是網路上很常見的話題,存少了退休生活就尷尬了,存多了也不能帶進棺材。基本上作者會建議使用4%法則,假設每年股票和債券平均給予4%收益,假設退休30年平均通膨為3%情況下,存款達到每年平均支出的25倍就可以退休。但並不是說只賺到這個錢就要退休,退休後生活更重要。如果說退休後沒有任何的規劃,那我覺得不如不要退休,找點事情做,整天待在家裡只會生病。


結論

推薦指數

★★★★★

  這本書我覺得如果是對投資一知半解的人建議看一下,在榜上這麼久是有他的道理的。雖然並不是直接報明牌,但會告訴我們投資真正的概念,例如應該關注於長時間的收益而不是短時間的收益。股票每次波動總是心驚膽跳,但其實最後都沒事。以最近來說,8/4羽球雙打金牌,8/5直接大特價台股跌停九折優惠,相信這時候包括我也對股票做一些修正。但事實證明過了四天(8/9),股票又回歸到原本的樣子。在股票有大起大落的時候我都不建議操作,再怎麼玩都玩不贏大盤商,不如穩穩賺錢。雖然每次都這樣想啦,但最後還是禁不起誘惑又去操作,最後又虧成智障🤡。

-

“Fear has a greater grasp on human action than does the impressive weight of historical evidence”

與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證據相比,恐懼對人類影響的行為更大。

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讀後心得】癮型人的調酒世界 - 我喝的是知識,不是酒精


癮型人的調酒世界

  自從大三第一次被朋友帶去酒吧後,就一直對整個調酒師的文化超級感興趣。但即使感興趣,也只是停留在喝的階段,沒有實際上去了解過,頂多頂多就是看過王牌酒保而已。雖然從王牌酒保也有學到很多知識,不過畢竟是漫畫,不可能從Stir、Shake之類的開始教,每一個篇章介紹一兩杯調酒的歷史就差不多了。今年可能工作或是趕論文壓力大,去酒吧的次數比往年多很多很多。我常跟朋友說我不曾在台北的酒吧喝醉,因為我的錢包不允許我喝醉。每次想喝酒的時候總不可能都是去酒吧,因此家裡也會有一些酒可以喝,有酒了總會想要稍微調一下,上網查有沒有推薦的入門書,比較常看到就是上田和男老師的書和癮型人。去誠品晃一圈上田和男老師的書看起來是不太適合初學者,故入手這本。

  這本書主要分幾個部分: 

  • 何謂雞尾酒
  • 六大基酒
  • 調法
  • 香甜酒介紹
  • 經典雞尾酒介紹

  在每個章節都會根據內容舉例幾個雞尾酒,並講述雞尾酒故事及調法。以前也有嘗試過去了解雞尾酒的歷史,單純去維基之類的看總會覺得有點無聊,而作者癮形人以幽默有趣的說法介紹雞尾酒。

何謂雞尾酒

  雞尾酒就是基酒、香甜酒、副材料組成的,但少了幾樣仍然可以叫做雞尾酒,大致上來說只要有酒精我們都稱作雞尾酒。這個篇章還有介紹酒杯,例如喝威士忌可以使用古典杯、聞香杯等等,每個杯子喝出來的味道都會有差異,雖然我根本沒感覺出來。 :(

六大基酒

  包括龍舌蘭、威士忌、白蘭地、琴酒、伏特加、蘭姆酒。

調法

  Stir、Shake等等,每個調酒都有適合他的做法,也有適合他的容水量。如果把有氣的酒拿去Shake會很好玩。

香甜酒

  這篇章就有趣了,真的很多不知道的知識。香甜酒的總類真的太多,野格、杏仁酒、櫻桃酒等等,每個香甜酒的由來以及適合他的調酒。

經典雞尾酒

  Mojito、Romas Gin Fizz等等,這些惡名昭彰很好喝大家很喜歡點的,但實際上都比想像中的麻煩很多。這篇張精選經典雞尾酒一個一個介紹故事、材料、調法。許多的調酒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和現在口味都會有差,閒來無事時除了喝現在口味,也可以嘗試看看以前的味道。


  其實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總會覺得怎麼每篇故事都那麼像,不是教會的某個角落發現的筆記,不然就是某個人到酒吧大叫怎麼那麼好喝。作者也提醒這些故事有可能是酒商掰出來的,為了只是博眼球,不然怎麼會有些酒甚至是在禁酒令的時候流行,感覺就是酒商想暗示即使禁酒大家還是會想要喝,不過這很明顯有點不合理吧。


推薦

★★★★★

  以一個新手且對調酒有興趣的人,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去誠品有看過一些書,大部分都是很死板的介紹材料、故事、調法,而這本書作者會加入比較多自己的想法,讓讀者看完不會那麼枯燥乏味。而且有些酒譜跟戈登的食譜很像,很多材料根本沒聽過或者根本不知道去哪邊買。酒譜也是,很多香甜酒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邊買,作者會提供類似味道的香甜酒或者乾脆自己調出來,用最接近的方式去喝喝看,如果真的有興趣在特地去找,我覺得這是這本書最棒的地方。


話說第一次去酒吧只知道長島冰茶,被朋友慫恿就點了。過很多年後才發現我當初真的不怕死,第一杯酒就點這種東西。











【讀後心得】特級玩家


心得

  看這本書的時候,總覺得特哥小時候跟我超像,總是想辦法擠出時間玩遊戲,每次玩遊戲都要鬥智鬥勇。聽到父母出門的時候馬上開機玩遊戲,趁他們回來之前趕快關機。但久而久之父母好像察覺到甚麼,會刻意去摸電腦看溫度,想當然第一次馬上就被抓包。之後提前更多並且拿電風扇吹,父母好像又察覺到甚麼,直接摸主機裡面的溫度。每次玩遊戲都彷彿經歷一場偵探遊戲,要先找到藏起來的網路線,結束後又要想辦法降溫。在這種情況下被抓到就是海扁一頓,不然就是又要被沒收甚麼東西。

  雖然特哥身為職業選手,但沒有特別鼓勵年輕人進入電競圈。現在很多年輕人總是想要進入電競圈,覺得可以邊玩遊戲邊賺錢,但卻沒思考過遊戲是一個團隊戰略遊戲。我覺得電競選手的思維跟算數學很像,你知道公式,但不會套用、不知道公式由來,那終究只是甚麼都不會的人。電競選手同理,不知道裝備出的意義,不知道計算傷害的重要性,每天只是開opgg之類的攻略網照著上面出裝,那只是一個技術比其他人強一點的玩家。除了戰略以外也必須要有團隊概念,扣除掉一些1v1的遊戲,現在市面上主流的遊戲都是多人團隊遊戲,需要大量的溝通,一個永遠的自幹王是沒有團隊會要的。

  但年輕的時候總是愛玩,誰會想到那麼多。現在想起來那麼愛玩遊戲的我沒走歪也是一種奇蹟,從小跟特哥一樣總覺得就算玩遊戲還是要讀書,我的職業是學生就該把學校的功課做完,但也可能是知道自己只是愛玩不能變成一種養活自己的方法。亦或者就如特哥講的,所謂的電競選手就是該在業餘的時候就要可以跟選手打得差不多,才可以踏入這個圈子。從小我只是愛玩,也知道自己永遠爬不上去,不能像特哥一樣,計算每個技能的傷害、考慮哪個裝備cp值高,我只是純粹一個玩家。

  書中有一些特哥自嘲的地方,看了也是覺得蠻好笑的。像是他老爸覺得他那麼愛玩遊戲如果可以真希望用兩百萬直接把這個遊戲搞垮,笑死連天堂花400萬紫布橘子都沒看在眼裡,還想要兩百萬。亦或是媽媽總是很擔心電競是一個詐騙,但特哥總是說他帳戶沒那麼多錢可以被騙,笑死但被Toyz騙。


推薦指數

★★★☆☆

  說實在如果不是特哥粉絲我會覺得這本還好,原本是想說抱持著瞭解電競圈的心態買來看,但內容對於電競選手方面的描述不多。另外這本書我認為有一點點偏貴,博客來355元,文章內大部分都是全彩特哥的照片。說實在對於我來說特哥以前的生活長怎樣我不太在意,也對特哥現在的生活長怎樣不太在意,我想知道的是整個電競生態包括特哥的成長環境、電競求職過程、實況過程等等。但明顯特哥的生活看起來要撐起一本書有點難,150頁左右的內容真的太多照片了。相較於特哥的特級玩家,對於電競圈相關也可以看Toyz的我是傳奇。

  不過在這150頁的內容可以知道特哥的生長環境和特哥小時候行為造就現在的成果,也知道特哥三觀,不會因為知道自己在電競實況圈成功就瘋狂勉勵大家都要走這個行業,反而是要自己評斷是不是有本錢可以踏入這塊餅。對於之前一些特哥的傳聞,在根本懶得看實況的情況下也知道特哥方面的想法,但對於墮胎方面是隻字未提。


【讀後心得】逆思維(Think Again) - 打破盲點、多方思考


逆思維(Think Again)

  在火場的消防員發生意外事故時,裝備丟掉往火裡面走把的消防員,會比裝備齊全往火場外走的人生存率較高,為什麼?因為這種反邏輯的行為,一定是強迫自己思考再思考得出的結論,只要曾經思考過就會有更高的成功率。此書就是在教大家如何重新思考,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或使用舊方法解決新問題。

第一感覺謬誤(First Instinct Fallacy)

  考試的時候,每次都會覺得只要改答案,就會改錯。但其實改答案這個行為是強迫自己重新思考,再次計算的結果,相較於25%的學生可能會把對的答案改成錯的,應該要考慮有高達50%學生會把錯的答案改成隊的。書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We often favor feeling right over being right(我們常常偏愛感覺對就好)。

  人們會過於相信自己的觀點,嚴重者甚至會成為一種類似信仰的存在,並以此錯誤的邏輯去批判其他人的錯誤。甚至將自己觀點強加給別人,而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也不打算重新思考,書中提到人們最常使用三個角色,這三個都會嚴重影像我們思考

Prosecutor:檢察官。執意拆穿他人,揪出對方概念的所有細小毛病而不是友善討論

Preacher:傳教士。會強迫別人要接受自己的觀點甚至視為一種信仰

Politician:政客。將與相信自己觀點的人和不相信自己觀點的人分開,形成小圈圈。

  而我們應該以Scientist(科學家)的身分去思考所有事情,對所有事物抱持著懷疑,並且對所有觀點都要有證據去支撐。但也不能過於自負,越聰明的人越容易跌倒,越會說自己會思考的人越不會思考。就跟考試的時候說自己都沒讀書總是很高分,對自己盲目自信的人大致上都會考很爛一樣。

謙虛謙虛再謙虛

  書中提到兩個迴圈,一個是再思考迴圈(Rethinking Cycle),以及過度自信迴圈(Overconfidence cycle)。會重新思考的人對任何事情都會感到謙虛、懷疑所有事,基於好奇心去發現一個新的概念,並且謙虛地接受、再次的懷疑。而過度自信的人則是會驕傲、對任何不同意觀的人定罪,盲目相信自己觀點,從而不去驗證並感到驕傲。



  這邊會提到兩個心理學的症狀,Armchair Quarterback Syndrome和Imposter Syndrome,翻譯成中文就是馬後炮症候群和冒牌者症候群。馬後炮症候群最常發生在各種競技比賽,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場上的選手、教練還厲害,只要有一些結果不好總會馬後炮。冒牌者症候群則是相反,每次都覺得不行,自己是個假貨。

  這個現象跟DK效應一樣(Dunning-Kruger Effect),人在對一個東西不了解個時候會沒自信,只要稍微了解一點點自信心會極度膨脹,但當了解越多則會越來越沒自信。傲慢是無知和自信的集合體,凡事都要謙虛而不是過度自信。



一個好的團隊應該常常挑戰觀點

  有個研究很有趣,一個關係很好的團隊和關係不好的團隊,哪個容易有比較好的成果。以數據來說關係不好的團隊結果會好一點點,因為他們會一直挑戰別人的觀點,當挑戰他人觀點的時候不僅僅是自己會思考,對方也會思考怎麼辯駁。而關係不好的團隊不代表大家擺爛,是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標但關係沒有到那麼好。並且一個團隊應該要有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大家的想法才會碰撞,若是有一個專門爭論的人在團隊裡,雖然整個氣氛會不好,但每次大家都可以思考自己的論點對不對,夠不夠說服人。

  一個團隊的爭論並不是戰爭,戰爭有輸有贏,但團隊的爭論應該是想讓整個計畫變好。爭論並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身上,以位階高低強迫他人,這樣即使對方同意關係也會變很僵。爭論應該是要讓對方思考,也要思考對方的觀點能不能補強自己的觀點。在激烈的爭論中也應該停下來思考,發生甚麼事情會改變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盲目相信自己觀點100%對的,那這場爭論沒有任何意義。

  改變別人想發最終要的就是要傾聽,先同意別人後開始引導思考,多多詢問如何做(How)而不是為甚麼(Why),並且可以透過動機式思考(Motivating interview)。先問一個開放式問題讓對方思考,並傾聽想法補充自己論點,最後也要肯定對方想改變的想法。相反的,如果想要強迫對方往自己的想法走,不要直接給予答案,人們對於安排好的事情非常牴觸。而是可以看似給選擇的自由但其實只有一個答案,最簡單就是政客常用的二分法。只有對錯,只有藍綠、只有要不要死刑等等。如果給予一個複雜的問題,會讓別人重新思考,但如果只給予一個是非對錯的問題,則容易不讓人思考。

多個方面分析自己的預測

  而好的思考方式除了預測一個事情會不會成功,還會想盡辦法證明自己的想法是錯的,並且推測什麼樣的思考會產生錯誤。做錯預測並不可恥,每件事有對有錯,應該學會擁抱錯誤。可恥的事盲目的自信,所有人都不討論只交上一份所有東西都是理想化的計畫,那一定會完蛋。

  

再做決定時,可以透過詢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來督促自己再次思考

1. 是甚麼促使了這個假設?為甚麼會認為這是對的?發生甚麼事情會導致失敗

2. 在所有的分析中,有甚麼不確定性的因素

3. 優點都懂了,那缺點是甚麼?

  





【讀後心得】Don't Let Me Think - 不要讓使用者有思考的機會


Don't Let Me Think

  最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Don't Let Me Think,如同字面上所講的,不要讓我思考。當使用者在瀏覽頁面的時候要預設使用者甚麼都不會,並且工程師的責任就是讓他們看到一些圖表按鈕就該會使用網站。當使用者按下超過三個按鈕才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頁面的時候,那他們會有很高的機率直接離開這個網頁。不要預設使用者甚麼都會,預設所有使用者都是傻子,並且確保自己設計出來的東西可以讓傻子馬上學會。


  其實這本書主要是在講網站要怎麼製作才比較好,雖然我主要不是做前端的,但我覺得很多觀念後端都可以用到。之前我在做測試的時候,就有說過使用者無奇不有,最好把使用者都當作甚麼都不會的電腦新手,所有東西都該是老嫗能解。最近再讀Clean Code和Don't Let Me Think就有很深的體悟,只是一個在講後端另一個在講前端。


與後端相似之處

  根據這本書,我大致上有幾個結論,因本身是後端工程師,看到許多地方總會覺得在後端也該這樣做。

1. 我們通常不會一個字一個字看網頁,是掃過去的。

一般人看一個網頁都是快速地掃過去,為了最準確地找到想要的資訊。如同程式碼一樣,不可能一個字一個字看,一定是根據結構、函式等等快速的瞭解這段程式碼在座甚麼。

2.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會選擇最佳選項,而是選擇最合理選項

我們不是消防員、不是棋手,並不需要無時無刻選擇最好的選項,而是要讓使用者滿意。對使用者來說,他們是非常忙碌,對他們來說只要獲得想要的資訊就好,其他的他們根本不在乎。況且再做最佳選擇的時候總會一而再再而三修改,但這非常沒意義而且耗時。以後端來說,我自己會認為比起效能,讓別人看懂程式碼更重要。很多時候為了拚一點點效能而花了好幾天,最後結果還不易維護,如果不是極端狀況,不如讓程式碼簡潔易懂。

3. 不要輕易改變習以為常的事情

傳統是你的夥伴。有些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例如LOGO就該放在畫面左上角。想創新是每個人都有的想法,但不要輕易改變使用者已經習慣的行為,除非這個東西的學習曲線很簡單,否則只會造成大家的麻煩。

4. 假定有罪原則

對網頁要假設他混亂、讓人無法看懂,並且我自己會習慣假設使用者都是電腦新手完全看不懂。我自己在寫後端程式也是這樣想,我想要盡可能讓新手也可以看懂我的程式碼。通常最常看程式碼的人還是自己,寫得越容易讓人看懂也是對自己好。

5. 一定要測試

不管是打程式還是做網頁,一定要有測試,只要有測試都比完全不測試好。測試應該是要邊做邊測試,而不是所有東西做完才一次測試,如同單元測試一樣,寫完一個function就盡量有一個相對應的單元測試。


前端技巧

1. 要吸引使用者注意

常見有幾個方法

  • 使用多個標題(h1 h2 h3)
  • 短句子,沒人會去看長得要命的說明
  • 要有清單
  • 確保使用者得到的資訊
  • 確保使用者注意到(?)

2. 不該出現快樂談話以及教學

快樂談話指得是歡迎頁面或者是網站的歷史,我根本不需要一個歡迎我的畫面,我只想要馬上開始使用網頁,網站歷史也是,如果非必要真的不會有人想看,要多思考哪些頁面事使用者會馬上用到的,而不是把網站寫大造成讀取困難。
教學則是另一個大忌,網站應該馬上讓人看懂,而不是還要另外做一個教學。就像後端工程師有些人很喜歡寫一大堆註解,但那些東西要看懂真的得花很多時間,不如做得簡潔一點讓人馬上了解。

3. 要有搜尋功能。

網站總會越做越大,有搜尋功能會對使用者方便很多。

4. 應該要明確標出使用者目前位置

意思是使用者得要確切的知道自己目前在哪個頁面,常見的像是蝦皮會用類似 "衣服>男士>短袖" 這種東西表示。

5. 要有一些不太大眾化的小標語,讓人馬上知道在做甚麼

取一個好的口號比較容易讓人記住。

6. 要有手機電腦頁面切換功能

通常做網頁都會預設使用者是用電腦瀏覽,但當有空閒時間也會想到使用者可能會使用手機,因此製作出手機的頁面。但通常電腦的頁面還是做得更好,以防萬一要給使用者有切換的按鈕。


小結論

  
  這本書的內容講了很多前端的東西,我覺得有在做前端或是曾經嘗試做前端都建議可以看一下。之前我有曾經想要做一個網頁,但做起來總覺得很不像平常瀏覽頁面的感覺,也說不出哪裡奇怪。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很多小地方我沒有做好,才會讓使用者的體驗那麼糟糕。有些事情有可能是大家本能的會知道,但沒有整理成一個明確文字,就這幾點來說Don't let me think是可以考慮讀的。